氣勢如虹!
今年上半年,廣州新能源汽車產量11.6萬輛,同比增長123.9%。今年10月,廣汽埃安完成A輪融資,單筆融資額達183億元,投后估值1032.39億元。新能源整車行業最大單筆私募融資,國內未上市新能源車企最高估值,讓廣汽埃安一躍成為最耀眼的造車新勢力。
憑借這樣的發展氣勢,廣州市立下一個“小目標”:到2025年,全市汽車產能突破500萬輛,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產值達到1萬億元;新能源汽車產能超200萬輛,進入全國城市前3。
打造萬億級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智車之城”,廣州是如何布局的?
打造中國版“特斯拉”
當下,新能源汽車正在改變傳統汽車產業格局,尤其是“造車新勢力”不僅是各地爭奪的對象,更為未來發展的風向標。
2021年被認為是新能源汽車爆發元年。2021年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躍升至352.1萬輛,同比增速達157.5%。從“造車新勢力”來看,廣州小鵬、合肥蔚來、北京理想組成“9萬輛俱樂部”,位居第一陣營;嘉興哪吒、上海威馬、杭州零跑位居第二陣營;南京創維、武漢嵐圖、寧波極氪居第三陣營。
如果把廣汽埃安納入統計,其2021年銷量達12萬臺,超過“蔚小理”。第一梯隊格局將從“蔚小理”變為“埃小蔚”。廣州三者有其二,有望從中誕生中國版的“特斯拉”。
2022年9月,廣汽埃安完成股份制改革,計劃2023年實現科創版上市。最近,廣汽集團宣布廣汽埃安A輪融資引戰順利完成。如果廣汽埃安順利上市,屆時廣州將坐擁小鵬汽車、廣汽集團、廣汽埃安等3家千億級市值車企。目前,全國千億級上市車企僅有10家。廣州獨占其三,將大大鞏固在中國汽車產業版圖上的地位。
2022年8月,廣汽埃安銷量達27021輛,同比增長133%,銷量與增幅皆為第一。前8個月累計銷量更是高達15.23萬輛,同比增長134%。同在廣州的小鵬汽車8月交付量為9578輛,前8個月交付量累計達9萬輛,同比增長96%。相比傳統車企轉型的廣汽埃安,小鵬才是真正單槍匹馬殺出重圍的“造車新勢力”。
2014年成立的小鵬汽車,不僅在短短8年內異軍突起,并且獨樹一幟,將“軟件定義汽車”作為自己產品的命脈,在智能化、電動化的新賽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憑借廣汽埃安、小鵬汽車等頭部車企,廣州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之都”爭奪中,占據了優勢地位。
從產業鏈來看,近年來廣州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企業數量迅速增長,目前已有1200余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基本形成涵蓋整車生產、“三電”以及電池關鍵材料等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并形成了自主品牌、合資品牌共同發展的多元化汽車品牌格局。
自動駕駛是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核心技術,也是廣州的另一個發力重點。目前已匯聚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導遠電子、百度阿波羅、滴滴沃芽、華為廣州研發中心、AutoX大灣區總部等眾多頭部企業,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
既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又有“造車新勢力”引領帶動,廣州新能源汽車產業爆發指日可待。
“汽車之城”的蛻變
一直以來,廣州對汽車產業都情有獨鐘。盡管發展之路一波三折,但廣州緊緊抓住了每一次機遇,不斷轉型升級。
上世紀末,由于廣州標致汽車的敗退,廣州汽車產業陷入困境,引來“廣州能不能造汽車”的質疑。但此時,廣州抓住了汽車產業中外合資發展的機遇。
1998年,廣州本田的成立開創了廣州汽車工業發展的新紀元。2003年,東風日產落戶廣州。2004年,豐田和廣汽集團合資成立廣州豐田。日系三巨頭齊聚廣州,廣州汽車工業格局基本成型。此后,廣汽傳祺、東風啟辰等自主品牌加速發展。
經過二十余年的發展,廣州已構建起以整車制造為核心,零部件企業集聚,智能創新企業匯聚的汽車創新產業體系,擁有近20家整車制造企業,超過500家汽車關鍵零部件企業,東部、南部和北部三大汽車產業集群產值均超千億元。
目前,汽車工業已成為廣州的支柱產業,占全市工業產值比重超30%。2021年,廣州市汽車制造業實現總產值6118億元,產量296.44萬臺,連續三年位居全國大中城市之首。中國每10輛汽車中就有一輛來自廣州。
在燃油車時代,廣州創造“汽車之城”的輝煌。但面對洶涌而來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浪潮,廣州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
2012年以來,國家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但此時,廣州幾乎沒有一家車企量產新能源汽車。以傳統燃油汽車為主的廣州,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時面臨諸多挑戰。如缺乏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配套不足,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用戶市場有待推廣,傳統車企體制機制轉型難等。
面對一系列難題,廣州首先從產能上開始布局。2012年,廣汽自主品牌、廣汽客車、廣汽豐田、廣汽本田、東風日產等新能源汽車項目紛紛啟動。廣州新能源汽車產業幾乎是從零開始,迅速從小到大。
10年來,廣州逐漸形成“一核三極多節點”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格局。廣州正在建設國家級智能汽車產業化示范區、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的智能網聯汽車與智能交通應用示范區、國家5G車聯網先導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高地和汽車國際貿易中心。
十年磨一劍?!捌囍恰睆V州正在奮力向“智車之城”升級蛻變。
智能化“下半場”
2022年6月,廣州市發布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十四五”規劃,將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從“新興支柱產業”變為“支柱產業”。2022年7月,廣州市出臺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2022年9月,廣州市高規格召開汽車產業發展專題會議,四套班子主要負責人全部參會。強調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實施電動化、智能化、高端化、自主化、國際化發展戰略。
一系列動作,彰顯了廣州全力向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的決心。
在汽車產業大變革時代,電動化只是上半場,智能化才是下半場。能否贏得“下半場”,對城市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對于廣州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
與深圳相比,深圳擁有全球新能源銷量冠軍比亞迪,而廣州缺乏新能源龍頭車企。不論是廣汽埃安還是小鵬汽車,體量仍相對較小。傳統車企轉型猶如大象轉身,體制機制存在明顯遲滯。同時,與長三角地區相比,廣州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差距也較大。
廣州最大的優勢則在于發展速度和推動力度。作為國內第一個批準5G遠程駕駛測試的城市,廣州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走在全國前列。
2021年7月,廣州啟動自動駕駛汽車混行試點,邁出自動駕駛規?;瘧藐P鍵一步。截至目前,廣州市向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百度阿波羅、廣汽集團等11家企業的19款車型共201臺測試車輛發放測試牌照,自動駕駛企業道路測試累計總安全里程255萬公里。
2022年4月,廣州市頒發了國內首個自動駕駛出租車經營許可。首次從政策層面,賦予自動駕駛車輛運營服務和普通出租車運營服務同等的地位。
從開展5G遠程駕駛測試、道路測試,再到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政策出臺,廣州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連續奪得10個“全國第一”。
廣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給了車企極大的信心和動力。對于智能汽車發展來說,政企協作尤為重要。
攻克智能汽車關鍵核心技術需要構建協同創新體系,調動各類創新資源。智能汽車基礎設施配套、推廣智能汽車道路示范等,更離不開政府的推動。
另外,加快智能汽車商業化應用也需要政府開放更多場景。比如在港口碼頭、共享出行、智能環衛、物流配送、智能通勤、園區內擺渡車等特定場景的應用。
政企協作的力度將成為贏得智能化“下半場”的關鍵。從這個角度來看,廣州打造萬億“智車之城”值得期待。
(作者單位:浙江財經大學新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