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43nw3"><strong id="43nw3"><small id="43nw3"></small></strong></p>
  1. <acronym id="43nw3"></acronym>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雜志 > 2022年 > 2022年12期 > 特別策劃

    “全力做好發揮引江濟淮工程綜合效益這篇‘大文章’”

    ——對話安徽省引江濟淮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胡再生

      作者:本刊記者 姚成二  來源:決策網時間:2023-01-13
    發揮引江濟淮工程綜合效益,推進工程沿線發展,是一篇大文章,要發揮政府作用,更主要的是要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立市場化運作平臺。

    重大綜合效益和意義

    《決策》:引江濟淮工程是溝通長江、淮河,惠及皖豫兩省的重大戰略性水資源配置工程。這一戰略性水資源配置工程具有怎樣的重大綜合效益和意義?

    胡再生:引江濟淮工程以城鄉供水和發展江淮航運為主,結合農業灌溉補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態環境,是繼南水北調后我國規模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也是繼京杭運河后我國第二條南北水運大動脈。工程建成后,對有效緩解淮河流域水資源短缺,溝通江淮航運,改善巢湖及淮河流域生態環境,推動安徽省南北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有效緩解淮河流域干旱缺水局面,保障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春恿饔蚴俏覈丝诿芏茸畲?、耕地率最高的區域之一,該地區人均水量少、豐枯變化大、攔蓄條件差、連續干旱多、干旱范圍廣等特點,造成城鄉生活、工農業生產用水嚴重不足。引江濟淮工程主要向巢湖周邊、沿淮及淮北地區、豫東地區城鄉生活及工業生產供水,同時提供農業灌溉用水和生態補水。2040年,工程引江水量將達到43億立方米,其中安徽淮河以北地區凈增17.62億立方米,能夠有力保障皖北地區生產生活用水。

    二是有力提升航運通達能力,完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引江濟淮航道連通長江中游與淮河中游,北接沙潁河、南連合裕航道、蕪申運河,形成平行于京杭運河的我國第二條南北水運大動脈,實現淮河航道網與長江航道網互聯互通,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全省綜合交通網絡能級。引江濟淮航道通達后,自淮河中游與長江中下游之間大宗貨物運輸成本將明顯降低,如自淮南至武漢,經過引江濟淮航道比經京杭運河要近400公里,節約運費約34元每噸。

    三是加速水環境污染治理,改善巢湖及淮河生態環境?;春?、巢湖是全國水污染重點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工程通水后,將引長江水入巢湖和淮河,退還淮河流域被擠占的河道生態用水和深層地下水開采量,改善河湖水質和生態環境。

    比如,2020年6月工程先行向亳州城區應急供水后,亳州市區主要河道水質明顯改善,由原先常態化四類或者五類,提升至目前基本保持三類。同時,地下水位逐步回升,2021年1-4季度亳州深層地下水位同比分別上升1.08米、3.07米、5.55米、5.22米。

    千噸級“工”字形水運網

    《決策》:引江濟淮工程通水通航,將使安徽形成以長江、淮河、江淮運河為水運主通道的千噸級“工”字形水運網,這給安徽區域經濟發展格局帶來怎樣的影響?又將產生怎樣的效益?

    胡再生:水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產業,也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江干線、淮河干流航道橫貫安徽,聯通東西,引江濟淮工程通水通航后,將形成“工”字形水運網,顯著增強合肥帶動作用,推動皖江、皖北區域聯動發展,有效促進中原經濟區、長三角城市群的物資交流和經濟發展,助力實現共同富裕。引江濟淮工程的實施總體來講主要產生三大效益。

    一是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引江濟淮工程實施將極大提升皖北地區水資源承載能力,有效保障相關產業供水需求,支撐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依托交通區位條件、岸線資源優勢和產業配套基礎,促進沿線地區集聚發展物流服務、文化旅游、生態休閑及高新技術等相關產業,形成一批活力充沛、類型鮮明、合作高效的產業集聚區。

    二是完善綜合運輸體系。工程的實施將加快構建安徽省“兩橫一縱”航道主骨架,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現代化港口碼頭,在合肥、淮南、安慶等區域形成一批水運交通樞紐,促進工程沿線綜合交通樞紐布局更加優化、功能更加集成、效益更加凸顯。

    三是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工程建成運營將顯著提升沿線城鎮生態環境和綜合交通優勢,并進一步轉化為城鎮發展優勢,促進沿線城鎮聯動發展,構建宜居宜業宜游優質生活圈,培育壯大文化旅游、商貿服務、生態居住等多種業態。沿線城鎮空間布局不斷優化,打造濱水空間,培育運河新型城鎮。

    《決策》:于合肥來說,引江濟淮工程建成后,合肥將成為長江水系與淮河水系之間的樞紐港,這將會帶來怎樣的區域格局變化?

    胡再生:通過引江濟淮工程,合肥樞紐港可以實現貫通南北、承東啟西的重要功能,將成為連接中原與華東地區的重要物流通道。合肥也因此成為通江達海的內河港口城市和重要物流集散基地。依托引江濟淮工程,進一步統籌合肥都市圈資源,更好發揮合肥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優勢,加密江海河聯運航線,強化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打造合肥江淮聯運中心。合肥樞紐港貨運量將大幅提升,其科技創新、產業培育、金融物流服務能力將顯著增強,合肥對全省經濟發展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將進一步發揮,助力合肥加快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

    “一河清泉水、一道風景線、一條經濟帶”

    《決策》:引江濟淮工程既是一條輸水河道,也是一條生態綠道、航運通道、文化廊道,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安全效益,怎樣去激活這些效益?

    胡再生:為更好發揮引江濟淮工程的綜合效益,安徽省政府印發實施了《引江濟淮工程沿線生態保護與旅游總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在引江濟淮沿線營造“一河清泉水、一道風景線、一條經濟帶”的美好格局。

    2022年3月1日,《安徽省引江濟淮工程管理和保護條例》正式施行,為工程依法依規管理保護提供了法律保障。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首先保障水資源配置主體功能的基礎上,重點發展文化旅游、航運物流、生態環保等產業,努力把引江濟淮工程沿線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風景畫廊、生態綠廊、經濟走廊。

    同時,為更好發揮引江濟淮工程效益,我們也要正確處理保護與利用、統籌規劃與因地制宜等關系。一方面,要在保障輸水水質等工程良性運行功能的前提下,謀劃工程沿線發展,著力構建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的高質量發展格局。另一方面,工程沿線涉及11市53個縣(區、市),地區開發強度不一、資源要素集聚程度不同,需要以高標準高質量規劃為引領,科學布局沿線發展,同時,要結合地方資源稟賦、產業特色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

    《決策》:引江濟淮工程綜合效益的發揮,不僅需要政府引導,更需要市場化運作平臺,怎樣感召激活社會各方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胡再生:發揮引江濟淮工程綜合效益,推進工程沿線發展,是一篇大文章,要發揮政府作用,但也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政府主要還是政策引導、規劃指導,更主要的是要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立市場化運作平臺,堅持用市場的邏輯辦事、用資本的力量成事,不斷創新手法、步法、打法。

    安徽省政府已經安排省引江濟淮集團公司牽頭研究工程沿線發展投資平臺公司運營模式、股權架構等,通過創新運營模式,合理界定政府職責和投資主體的權利與利益,激發社會資本參與沿線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我們也在與國家開發銀行對接,積極推進一批沿線發展融資合作項目落地實施,希望通過開發性金融支持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

    《決策》:引江濟淮工程沿線旅游資源富集、人文歷史厚重,怎樣把工程沿線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風景畫廊、生態綠廊、經濟走廊?

    胡再生:圍繞將引江濟淮工程沿線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風景畫廊、生態綠廊、經濟走廊目標,依托工程沿線資源稟賦、產業特色,重點推進文化旅游、航運物流、生態環保三大版塊,促進工程沿線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一是聚焦運河主軸,依托引江濟淮八大樞紐和淠河總干渠渡槽、江淮分水嶺深切嶺段工程建設運河十大水利風景區,重點培育合肥城區、安慶桐城、亳州市區等三大文旅發展示范片區,塑造沿線五大主題景觀段,打造江淮運河文化旅游帶。

    二是打造全省現代化航道網,加快建成安徽省“工”字型干線航道主骨架,建設完善支線航道,構建“大通道、大物流、大樞紐”航運體系,不斷提升運河航運能級水平。加強運河岸線管控利用,統籌沿線產業發展、水利設施、港口物流、旅游開發、城鎮建設等布局。

    三是以生態修復、增綠擴量為重點,構建引江濟淮生態廊道,大力推進水質保護、污水治理、生態林帶、土地復墾等工程建設,打造生態美麗運河。

    《決策》:與國內外其它運河經濟帶相比,引江濟淮有著哪些優勢或需要補上的短板?

    胡再生:國內外知名的運河經濟帶有京杭大運河經濟帶、美國伊利運河經濟帶等。與京杭大運河經濟帶和美國伊利運河經濟帶等相比,引江濟淮具有三大優勢。

    一是航運能級高。京杭大運河由于年久堵塞,尚未實現全線通航,部分航道仍是Ⅲ級以下;伊利運河僅能通行排水量75噸的平底駁船。相比較而言,引江濟淮工程是國內目前最高等級人工運河,航道總長354.9公里,其中Ⅱ級航道185.9公里、Ⅲ級航道169公里。

    二是未來配套較為完善。與部分運河先進行河道基礎建設后改造提升配套不同,引江濟淮工程在謀劃階段就統一規劃了工程建設內容。在建設高等級航道的同時,統籌謀劃建設復線船閘,同步建設服務區,規劃實施重點港口物流園等,確保工程建成后即能為江淮航運提供較為完善的服務。

    三是水利和水運共享。不同于很多運河和引調水工程只供水不通航或者只通航不供水,引江濟淮工程以城鄉供水和發展航運為主,既是重大水利工程,也是重大水運工程。調水和航運通道共建、資源共享、功能互補,保障了工程高效運行,降低了運營成本,發揮了綜合效益。

    作為一條新時代建設的現代化運河,引江濟淮尚處于建設階段,管理和運營機制尚未完全建立。隨著一期工程即將試通水通航,工程即將從建設為主向建管并重轉型。如何保護好利用好引江濟淮工程將成為新的迫切課題。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省發展改革委(省引江濟淮辦)正會同省有關部門積極推進相關工作,努力推動引江濟淮工程高質量發展。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