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43nw3"><strong id="43nw3"><small id="43nw3"></small></strong></p>
  1. <acronym id="43nw3"></acronym>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智庫 > 市縣動態

    望江縣持續改善長江生態環境 守護一江碧水

    時間:2023-01-04

    望江縣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動搖,始終把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擺在突出位置,全力打造濱江襟湖產城融合港口城市,切實守護65.3公里的長江岸線生態環境。

    一、基本情況

    一是抓普法教育,營造法治氛圍。通過懸掛宣傳橫幅、發放宣傳資料、電子顯示屏、電視臺字幕滾動播放等方式向群眾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安慶市長江江豚保護條例》,組織人員到長江望江段水域錨泊地商船、工程船、碼頭等地開展《長江保護法》系列宣講活動。組織開展“大學法”活動,將《長江保護法》作為業務培訓的重要內容,準確理解把握法律相關規定,提升基層工作人員學法、知法、用法的能力,為《長江保護法》貫徹實施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

    二是抓水質改善,推進達標行動。完成長江干流233個入河排口和長江一、二、三級及以下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工作,建立入河排污口“一口一檔”、“一口一策”,實行分類整治。推進入河排污口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建設,已完成長江干流43個重點排污口樹牌工作。大力推進武昌湖上湖水生態修復(沉水植物種植)試點項目建設,采取“DBO模式”(設計、施工、管護一體化),在武昌湖上湖種植沉水植物苦草、密刺苦草、馬來眼子菜等700畝。加強華陽河水質監測預警,壓緊壓實河長和屬地責任,完成華陽河沿岸3條黑臭水體整治試點項目工程建設。投入資金4億元,全面整治老城區雨污分流不到位、張壩溝水體黑臭等問題,完成張壩溝(碧秀花苑低排溝)匯水區域市政排水管網、碧秀花苑片區排水管網的清淤、疏通等工作。加快推進望江縣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鄉鎮污水治理工程)建設,采取EPCO模式,投入資金2.4億元,對全縣10個鄉鎮政府駐地污水處理設施進行提標升級改造,年底前全面運營。同時啟動望江縣農村污水治理工程項目,統籌推進老鄉鎮政府駐地、行政村等重點區域生活污水治理和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助推鄉村振興。

    三是抓“三道防線”,筑牢生態屏障。不折不扣落實長江望江段“1515”政策,全面開展禁新建、減存量、關污源、進園區、納統管、建新綠、優產業、強機制八大行動,筑牢沿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三道防線”,堅決守護一江清水。沿江1公里范圍內的3家企業已嚴格按照污染防治攻堅和“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要求,全面完成退出任務;長江沿岸5公里范圍和華陽河1公里范圍內94家規模畜禽養殖場,按要求全部完成整改;完成沿江15公里范圍內60家“散亂污”企業的整治工作。

    四是抓生態修復,打造最美岸線。依法劃定河湖岸線保護范圍,科學有序統籌安排長江沿岸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優化國土空間結構和布局,做到三條線不重疊不交叉。完成長江岸線1公里內1920畝建新綠任務,長江沿岸10公里范圍內4座廢棄礦山全部復綠。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令”,完成460條漁船建檔立卡、輔助船拆解和網具回收銷毀工作,有勞動能力的退捕漁民731人,已全部實現轉產就業。

    五是抓長效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制定印發《安慶市江豚自然保護區望江段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方案》、《安慶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過渡期望江縣監督管理聯席會議工作制度及行動方案》及相關工作督察、法治保障、宣傳等方案11個,縣人大、縣政協聚焦污染防治攻堅戰和長江大保護開展法律監督和民主監督,紀檢、組織、宣傳、政法等政治保障進一步強化,“三個以案”警示教育生態環保領域政治保障專班嚴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支持縣檢察院、縣法院開展生態環保公益訴訟。整合望江縣港航管理(地方海事處)、縣交通運輸局漁船檢驗和監督管理、縣農業農村局長江水域(含華陽河、楊灣河)漁業執法和縣水利局長江河道采砂執法職能,成立望江縣長江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設立望江縣港航海事管理服務中心,與縣長江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合署辦公,切實把貫徹實施長江保護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面臨的問題

    一是新發展理念需要進一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樹得不夠牢固,對碳達峰、碳中和理解不夠深刻。

    二是環?;A設施還不健全。環?;A設施建設投入不足,部分設施建設滯后,歷史欠賬較多,固體廢物消納場建設推進緩慢。

    三是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還不穩固。大氣、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還不穩固,農業農村污染治理點多面廣,畜禽養殖污染、農藥化肥過量使用導致面源污染,餐飲業油煙排放堵塞下水道、小作坊等污染擾民問題增多,與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差距。

    三、相關建議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碳達峰、碳中和”為引領,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由“堅決打好”向“深入打好”轉變,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以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回應群眾關切。

    一是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深入打好升級版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打好升級版藍天保衛戰,堅持方向不變、力度加大,推進PM2.5和臭氧(O3)污染協同治理,突出抓好“五控”(控煤、控氣、控車、控塵、控燒)措施落實,PM2.5年均濃度做到持續下降,優良天數比率做到穩步上升。深入打好升級版碧水保衛戰,緊盯國控斷面、飲用水源、黑臭水體等水質變化,定期開展水生態環境形式分析,推動建立問題發現和協調解決機制,鞏固縣城區黑臭水體治理成效,推動建立健全防止返黑返臭長效機制。深入打好升級版凈土保衛戰,圍繞“吃得安心、住的放心”的土壤污染防治目標,確保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省、市考核要求。結合重點行業企業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成果,加強對高風險土壤環境污染企業的監管,強化建設用地土壤污染聯合監管,推進土壤污染與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確保土壤環境總體安全和地下水水質達標。

    二是堅持綠色發展觀不動搖,深入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認真研究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財稅支持政策,謀深謀實長江經濟帶重大項目,逐步補齊生態環境設施短板。注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治理,開展濕地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建設,推進武昌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際重要濕地申報。嚴格執行《長江保護法》,系統推進長江生態保護與修復,持續做好農藥、化肥“兩減量”和廢舊農膜、化肥農藥包裝廢棄物“兩回收”工作,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三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推進群眾身邊突出環境問題的解決。堅持問題導向、環保為民,不斷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并將其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切實以生態環境保護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健全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長效工作機制,抓實整改“四項清單”,確保各類突出環境問題改到底、改到位。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的環境問題,加強走訪調研,系統梳理,分類整治,積極回應群眾訴求和關切,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環境獲得感和幸福感。(望江縣政府辦)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