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對于銅陵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銅陵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經濟持續復蘇回升,轉型升級取得新業績,城市發展收獲一系列標志性成果。
前不久,銅陵市召開重大項目攻堅年暨作風建設提升年動員大會,動員全市上下鼓足“拼”的勁頭、發揚“實”的作風、拉高“比”的標桿、提振“干”的狀態,繪就了銅陵再次騰飛的新藍圖。
下一步,銅陵如何努力在發展的賽道上爭先進位,又將如何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為民辦好實事、為企創優環境?近日,銅陵市委書記丁純接受了決策媒體智庫的專訪。
“在同一張考卷上,努力交出高分答卷”
《決策》:經歷了產業轉型陣痛的銅陵,全市上下苦干實干,形成了加速發展的起勢??傮w來看,過去一年里,銅陵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怎樣的成績,面臨著哪些挑戰?
丁純: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圍繞“智造新銅都、生態幸福城”,堅持對標滬蘇浙、辦好自己事,牢固樹立“發展為要、項目為王、實干為先”的鮮明導向,推深做實首問負責、說“不”提級管理、企業訴求閉環管理和全程響應等機制,創新推出科技服務團、首張訂單、免申即享等舉措,發展速度和爭先位次實現“雙提升”,市場主體和實體經濟實現“雙壯大”,營商環境和民生福祉實現“雙改善”,“四創兩高”現代化幸福銅陵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前移進位,部分指標躍居全省前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工業投資增速均居全省第2;銅陵有色躍居世界500強第407位,較上一年前進49位;新增2家上市公司,總數居全省第4位;市場主體增長13%,其中企業數增長20.4%;規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分別增長16.8%、23.8%;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績效考評居全國第2,獲國務院真抓實干督查通報激勵表揚;銅陵經開區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核中前進36位、躍居第46位。
但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與周邊城市比,銅陵經濟總量不大、增速不快、發展動能不足等問題仍較突出。這種態勢不盡快扭轉,標兵會越來越遠,追兵會不斷趕超,我們必須增強“慢進是退、不進更是退”的發展緊迫感,接力拼、全力拼、加速拼,真正把優勢拼成勝勢,把定位拼成地位,奮力拼出一個新銅陵。
《決策》:當前,從中央到地方,各項區域戰略、政策紅利呈現疊加效應,銅陵在發展中需要把握好哪些機遇?
丁純:鄭柵潔書記反復強調,要拉高標桿、奮勇爭先。新春上班第一天,省委就召開全省改進工作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大會,抓發展、惠民生的導向更明、思路更清、力度更大。在同一張考卷上,我們要努力交出一份高分答卷。
從政策機遇看,中央和省級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施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行動計劃,開展優質企業引育、優勢產業壯大、產學研協同創新、數字賦能、質量提升、綠色發展等6項具體行動,其中有不少發展機遇和作為空間,銅陵要積極爭取、主動轉化,用足用好。
從內生動力看,銅陵作為老工業基地,制造業特別是銅產業基礎較好,產業配套能力強,產業鏈比較完備,對內可以通過技改升級、平臺建設等提質增效,對外可以深度參與長三角產業分工,與合肥等市進行產業銜接配套。
從潛力空間看,當前銅陵的能耗、土地等要素資源效益有待更好地發揮,集約高效發展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通過技術改造升級、盤活閑置土地、畝均效益評價等,推動GDP能耗進一步下降,土地產出收益進一步提高,能夠為高質量發展積蓄更多動能、拓展更大空間。
“發展的舞臺上,每一份力量都不可或缺”
《決策》:銅陵提出目標,“十四五”期間經濟總量要邁上2000億臺階,工業總產值實現翻番。如何達到預期目標,拼出一個新銅陵?
丁純: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落實省委提出的新要求,我們提出經濟總量、企業數量、工業效益、居民收入“四個倍增”任務。拼出一個新銅陵,必須進一步聚焦發展、拉升標桿、拓展思路。
首先,要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牢固樹立“發展為要、項目為王、實干為先”的鮮明導向,堅定不移攻項目、抓轉型、優服務,持續開展重大項目攻堅年活動,深入實施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行動計劃,把目標落實到具體行動、具體項目、具體抓手上,奮力闖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其次,要敢于挑戰先進、過招高手,把銅陵的發展放到全省、長三角乃至全國的坐標系中去謀劃,同滬蘇浙先發地區對標,同兄弟城市比拼,同行業部門較量,比增速、比位次、比業績,習慣于跳起來摘桃子,努力在強手林立中增優勢,實現追趕超越、爭先進位。
其三,要傳承和弘揚銅陵改革創新的城市基因,善于運用全局性眼光、系統性觀念、市場化思維,突破思維定勢、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既從別人走過的路中學習經驗,也敢于從沒有路的地方闖出新路,讓越來越多的不可能變成可能,用思想理念破冰為高質量發展破局。
《決策》:高質量項目是高質量發展最堅強的支撐,但圍繞大項目、好項目的區域競爭更加激烈,也更加專業,銅陵如何才能在難中突破?
丁純: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產業。銅陵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堅持以項目看發展、以實績論英雄,咬緊牙關、全力拼搶。
首先要持續提升雙招雙引的熱度,既保持高昂狀態,敢于“虎口奪食”,更強化精準招引,防止“饑不擇食”。要從推進產業鏈集聚、上下游銜接的角度,加強產業鏈全鏈條研究,完善招商圖譜,做到既“知鏈”更“熟鏈”。要摸清行業龍頭企業、科研院所、高端人才等信息,主動上門、積極對接,建立緊密聯系,掌握投資動態,推動目標更聚焦、力量更集中。
與此同時,要選調精兵強將,選優配強力量,提升專業化招引能力。在銅陵發展的舞臺上,每一份力量都不可或缺,每一份努力都彌足珍貴,每一個銅陵人都要成為銅陵發展的推動者、參與者,成為銅陵的招商員、宣傳員。
最后,還要做好項目落地各項保障,把出門跑項目、上門見客戶的熱情延伸到項目開工、建設、竣工、投產、達產的全生命周期。項目競爭,很大程度上拼的就是誰把要素制約破解得更快。我們要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市級層面成立土地要素、能耗雙控、人才和人力資源招引保障三個專項工作組,通過清單化、閉環式工作機制,一項一項掃清影響項目進度的“絆腳石”,為項目建設“鋪路架橋”。
《決策》:企業興則城市興,銅陵如何優化提升政府服務能力,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丁純:服務企業就是服務大局,干得好是本分,干不好是失職。拼出一個新銅陵,需要各級干部更加用心用情用力為企業服務,更好地調動和激發創新創業創造的活力。
首先,要常態化對標。一定意義上,區域之間發展差距的背后,就是營商環境的差距。要充分借鑒滬蘇浙等先發地區的經驗做法,對標國家優化營商環境18項一級指標,一項一項找差距,一項一項抓改進,不斷提升整體營商環境質量水平。
其次,要清單化管理。對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創建一流營商環境的意見》“十做到”“十嚴禁”正負面清單,對標找差、查缺補漏,全面梳理涉企政策。同時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在政策制定之初充分征求企業家意見,確保涉企政策精準推送、惠企資金一鍵直達,真正管用、解渴、有含金量,實現“放水養魚”“水多魚多”的良性循環。
其三,要閉環化幫辦。把企業視角作為第一視角,真心實意地當好“店小二”。面對企業家的訴求不能躲,躲來躲去就把營商環境給躲壞了,也把企業家的激情給躲沒了。要做實首問負責、說“不”提級管理、企業訴求閉環管理和全程響應等機制,讓企業花最少時間、跑最少路、找最少的部門,辦成最想辦的事,實現真滿意。
“讓標兵一目了然,讓后進奮力追趕”
《決策》:發展歸根到底要落腳到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銅陵下一步在為民辦實事上將重點完善哪些方面?
丁純: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要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帶著感情、帶著責任,把實事做好、把好事做實。
一方面,要敢向問題叫板,辦好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越是群眾覺得“難過”,我們就越不能放過。要嚴格落實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包案化解、閱批群眾來信等制度。信訪是送上門的群眾工作,也是送上門的急難愁盼問題,我們要把抓黨建與做好群眾工作、解決信訪問題結合起來,做到接訪不走過場、寫信真管用。
另一方面,要傾聽民聲民意,做好群眾天天有感的日常小事。健全完善“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聚焦群眾增收、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實際問題,努力把短板補得更扎實一些,把基礎打得更牢固一些,讓更多公共服務惠及全體人民,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解決”永遠比“解釋”更有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越是難辦,就越要辦好。要堅持目光所至看到問題、耳聽范圍想到問題、所思所想直面問題、所作所為解決問題,以干部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滿意指數。
《決策》:推動地方經濟發展離不開干部的主動作為,銅陵將如何提振和激發干事創業的精氣神,跑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丁純:一切工作的成敗,關鍵在人、關鍵靠干。干部作風是城市發展最大的軟實力,也直接關系到營商環境和項目建設的成效。
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要擔當盡責,牢記“肩上有擔、心中有責”,堅持“一日無為、三日難安”,視崗位為陣地、視責任為追求。要敢碰歷史遺留的老大難問題,敢抓發展中出現的棘手新問題,以較真促認真、以碰硬求過硬。一錘接著一錘敲,一步緊跟一步干,積小勝為大勝,以量變求質變。
發展沒有局外人,千鈞重擔一起挑。要上下同心、真抓實干,增強主人翁意識,不做坐而論道的談客、碌碌無為的過客、袖手旁觀的看客。領導干部要帶頭,親自上陣、一線指揮,頂格推進、頂格協調,身先士卒推動問題解決。社會各界要支持,凝聚起“銅陵發展,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共識與合力,引導每一位銅陵人更加愛惜、維護、提升城市形象,在共建共享中譜寫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要嚴明獎懲,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風向標作用,真正以實績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要全面清家底、明位次、爭進位,讓標兵一目了然,讓后進奮力追趕,最大限度調動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誰挑得起最重的擔子,就給誰最大的舞臺,讓擔當實干、奮勇爭先成為銅陵高質量發展的最強音。
回看銅陵歷史,新中國成立之初,五湖四海的創業者在極端艱苦的環境下,用鐵錘鋼釬開山鑿巖、掘井鉆巷,拼出了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第一座銅冶煉廠,也拼出了我們這座城市曾經的輝煌。奮力走好新的趕考路,我們要抓緊每一天、干好每件事,忠誠盡職、實干爭先,推動各項工作從說了、做了向做好了、做成了轉變,努力創造更加出色出彩出眾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