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搭建政產學研的交流平臺,9月20日,由安徽日報社主辦的“打造創新生態
助力區域發展”研討會在合肥召開。會議主要圍繞安徽如何加速推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以及培育科創人才,助力“三地一區”建設等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來自安徽省經信廳、省科技廳、高校、研究院以及大型科技公司的院士、專家等出席會議。
院士專家支招
安徽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委員、安徽日報社副總編輯計永超主持研討會并致辭。他說,安徽正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著力打造包括科技創新策源地在內的“三地一區”建設。參會嘉賓圍繞創新生態、數字化轉型、創新與區域經濟發展等議題展開充分交流,將為安徽加快打造“三地一區”注入新動能。
多位院士專家在會上作主旨演講。合肥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善林圍繞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發表了演講,楊善林長期從事智能決策理論與技術等基礎理論研究,他說,要“向未來看、往實里做、朝尖端走、望頂峰攀”,科技使世界越來越強大。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院副院長、教授張世武圍繞人工智能仿生機器人等展開一系列成果介紹,包括多代仿生機器魚、軟體機械臂、液態金屬驅動移動機器人、液態金屬電機等,并提出科技成果轉化的多種實現途徑。
安徽省經信廳產業信息化發展處處長譚昱國與安徽省科技廳高新技術處主任司大杰,分別在發言中介紹了安徽省近年來科技創新、數字經濟和戰新產業發展的現狀和經驗。
會議還就社會力量如何有效助力區域基礎科研和科創人才培養,科研院所、高校和科技企業如何通力合作、共同解決科研技術“卡脖子”難題、打造區域經濟創新生態,“十四五”開局如何引入創新力和科技力實現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對話。
聚焦創新生態
近年來,安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創新能力連續九年位居全國第一方陣,量子信息、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戰新產業均蓬勃發展,成為安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統計顯示,全省目前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559家。下一步,安徽省還將繼續實施科技創新主平臺升級領航、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政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等行動,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
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新經濟增長極,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當前,安徽省以“數字+”為引領,正在全面推進“數字江淮”建設。2020年,安徽省數字經濟規模達11202億元,連續3年增速保持10%以上。省會合肥更是發展勢頭強勁,人才加速聚集,正加快打造具有國內優勢的數字經濟高地。
政企攜手互動
2021年4月,安徽省政府與騰訊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7月,合肥高新區管委會與騰訊公司共同建設的騰訊(合肥)智慧產業總部基地正式揭牌。
研討會上,騰訊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公關副總裁林濤表示,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騰訊構建了前沿科技實驗室矩陣,涵蓋人工智能、機器人、邊緣計算、5G、安全和多媒體技術等關鍵領域。同時也在試圖探討大型科技公司如何通過基礎科研、科技創新和數字化升級等領域的優勢,實現對社會反哺,以數字和科技能力助力區域經濟發展,打造區域責任標簽。
人才是創新的搖籃,是產業發展的根基。2018年底,騰訊基金會出資設立“科學探索獎”,
用1.5億獎金助力50位青年科學家的基礎研究探索。包括中科大在內的高校、科研機構已成為合肥源頭創新,以及發展戰新產業的“主力軍”。
就在9月19日,作為騰訊科學周的重要內容板塊,科普脫口秀X-Talk也首次走出北京,落地中科大校園,成為騰訊和中科大聯手探索青年科普的重要嘗試。
據悉,騰訊未來還將立足合肥智慧產業總部,不斷加大對合肥的資源投入力度,助力合肥打造數字經濟創新高地。
(陳可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