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鐵時代的來臨,高鐵給區域經濟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是很多地區必須直面的課題。尤其是對縣域而言,由于高鐵巨大的“虹吸”效應,縣域經濟往往挑戰大于機遇。如何克服挑戰,借勢發展?
2018年底杭黃高鐵開通。作為杭黃高鐵上的節點城市,杭州建德自2017年開始,連續4年向全體市民發出4封公開信,號召“搶抓38分鐘高鐵時代機遇,加速建德跨越趕超新崛起”。4年來,建德擁抱高鐵時代,經濟呈現加速發展態勢,成為高鐵時代縣域經濟發展的極好樣本。
“四封公開信”
建德是浙江文明之源。習近平總書記在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寫的《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一文中,開篇就提到,“浙江大地上最早的人類活動起源于建德人”。
曾幾何時,建德因黃金水道而興。當時的嚴州府延續了千年的繁華,一度成為浙西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明清時期曾與杭州、徽州齊名并立。建國后,建德還因新安江水電站的建設和化工產業名盛一時。
隨著現代交通工具的興起,建德作為浙西重要水運樞紐地位隨之旁落,曾經的光環不再、黯淡失意。1992年,建德成功撤縣設市,領先浙江諸多縣級市,卻未能挽回經濟下墜曲線,縣域發展緩慢艱難。
2018年,建德經濟總量367.9億元,在浙江89個縣市區中排名62位;在杭州13個縣市區中倒數第二,僅勝淳安,被稱為“環杭洼地”。2017年,建德規劃建設了杭黃、金建、衢建3條高鐵,計劃5年內全部建成,屆時建德將成為浙西綜合交通樞紐。這讓建德人看到了復興的希望。
2017年5月,建德市委書記童定干給51萬建德人寫了一封公開信,號召大家參與思想解放大討論,為建德發展建言獻策,以迎接即將到來的高鐵時代。
2018年,在杭黃高鐵開通前后,建德市委書記童定干又連續寫了兩封公開信,號召人人參與“建功立德”大比拼,“跟隨高鐵的節奏,和著高鐵的節拍,搶抓機遇,擊水弄潮”。
今年4月27日,在戰“疫”的關鍵時刻,童定干又給全市人民寫了第四封公開信,要求把“危機期”轉化為“窗口期”,在高鐵時代找準建德跑道。
四封公開信彰顯了建德努力搶抓高鐵時代機遇,奮力加速崛起的謀劃與決心。那么,建德在高鐵時代如何走好崛起之路?
借勢高鐵,建德“開掛”
建德的衰落,交通可謂是最大因素。水運幾盡斷航,普速鐵路難當對外交通大任,高速公路進展甚微,加之群山環抱、生態保護,作為寡地之州,發展政策不明,產業轉型乏力,導致建德一度發展遲緩,經濟被桐廬縣超越,一時茫然無措。
2018年12月,杭黃高鐵正式通車,建德吹響了觸底反彈、絕地反擊的號角。被定位為浙江西部交通樞紐的建德,從此迎來C位時代,發展迅猛。
杭黃高鐵堪稱“陸地新安江”,建德經濟的“任督二脈”因此通暢。38分鐘抵杭,時空認知完全顛覆,建德真正進入長三角,大項目接踵而至,發展格局煥然一新。
為借勢高鐵,建德展開頗具前瞻性的謀劃和充分準備。布局高鐵沿線經濟帶,投資百億元建設產城融合的高鐵新區,作為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承載之地,建德著力打造新安江沿線的高鐵經濟帶。
此外,建德還謀劃了全國特色小鎮——航空小鎮,依托省內獨一無二的空域優勢,建成一個集飛機組裝制造、維修、培訓、航空旅游及體育賽事于一體的大型產業平臺。
高鐵也充分激發了建德縣域發展的活力。近年來,建德縣域發展呈現全面開花的良好態勢,一主三副齊頭并進,建德主城區和壽昌、乾潭、梅城副城區均發展迅速。
建德重點打造的文化旅游支柱產業更像是“開了掛”。2018年底,建德游客首破千萬。2019年,在高鐵效應和美麗建德品牌助推下,游客數達1306.2萬人次,增長17%,旅游總收入增長24%。
今夏,新安江上第一個大型沉浸式實景演出《江清月近人》將精彩亮相,“17度新安江”正成為建德生態旅游的強勢品牌。
先前受困于交通的建德,未來3年,將形成3條高鐵線,1條貨運鐵路線,3條高速公路,1座通用機場,1條高等級航道的立體交通格局,如此縣級城市,國內罕見。2019年,建德躋身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
然而,高鐵是縣域發展的“雙刃劍”,在此關鍵時刻也不能盲目樂觀,建德復興仍然任重道遠。
“高”位謀劃,“鐵”定崛起
建德崛起,表象是高鐵通達性的利好,實則是高鐵賦予建德追逐高端要素的機會。從建德發展實踐來看,在高鐵時代,必須一切以“高”為準,“四高”并舉、高高相促,縣域發展才能高歌猛進。
一是高起點謀劃。建德處在杭黃、金建、杭衢三條高鐵十字交叉,新安江、蘭江、富春江三江交匯處,擔負著杭州西向拓展的堡壘,特別是2018年杭州都市圈擴容,更強化了建德的橋頭堡價值。
因此,建德立志成為未來大千島湖區域中心、杭州西南門戶、杭州都市圈腹地樞紐。建德上下正借力高鐵,推動生態高質量、產業高科技、文旅高品質等“三高”發展,努力探索杭州擁江發展的建德作為。
二是高質量生態。高鐵時代,讓建德的生態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同時生態綠色發展之路也更加明確。建德有千米以上主峰12座,新安江、壽昌江和蘭江、富春江4條較大河流及38條中小溪流縈繞全域,是名副其實的山水之境。
優良山水,造就了建德獨特小氣候,年均適宜溫度日數達131天,適宜濕度日數為188天,適宜風速為342天,適宜降水日數為111天,這些指標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為此,建德政府順勢而為,嚴??諝鈨灹悸?,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科學調控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矛盾,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2018年5月,在國家氣候標志評估報告專家評審會上,建德成為中國首個氣候宜居城市。
近年來,全國生態示范區、全國生態文明先進市、全國首批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示范試點縣(市)……建德人憑借自身努力贏得了一塊塊金字招牌。
三是高科技產業。建德緊抓高鐵機遇,依靠科技創新,推動傳統制造業升級,加速高精尖產業布局。
化工產業是建德的支柱產業,建德將兼并整合后的15家化工企業全部搬入高鐵新區的智慧園區,對所有化工企業開展動態監管,確保零污染,生產效率提升,運營成本卻大幅降低。同為經濟支柱的碳酸鈣產業,引進了超細粉末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實現了質變飛躍,相關企業數從196家縮減到33家,產值卻較上年增長25.2%,利潤增長82.4%。
同時,建德主動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規劃建設2000多畝的高鐵新區的科創片區,其中萬洋眾創城投資35億元,力爭5年后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最大的醫療健康產業集聚平臺。
還有航空小鎮,將成為一個發展航空產業的大型平臺,其體量規模較大,帶動效應明顯,是世界技術、人才、資本集聚化程度較高的產業,能夠有效促進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四是高品質文旅。杭黃高鐵串起了黃山、千島湖、新安江、富春江、杭州等世界級旅游勝地,正在形成杭黃世界級旅游廊道,身處其中的建德,著眼全域旅游,前瞻謀劃,高招頻出,創意滿滿。
一方面,依托“17度新安江”獨特生態,建德創造性提出“夏日冬游”品牌,積極打造水上特色運動勝地。另一方面激活文化,打造市井風情小城生活。建德市計劃重建嚴州古城,將三江口打造為5A級江南秘境國際旅游度假區。
建德復興的事實證明:抓住高鐵時代發展的潮流趨勢,發展高新產業,激活生態價值和文旅價值,著眼高質量發展的契機和美好生活的期待,將高鐵之利變成發展之機,縣域經濟大有可為。
(作者為杭州心來旅游策劃設計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