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樅陽縣橫埠鎮的老黃是一名深度貧困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不久,他就收到一條暖心的信息,詢問防疫措施如何,農業生產是否受損。發來信息的正是老黃的對口幫扶責任人,他第一時間為老黃寄送來防疫物資,還想方設法幫著銷售家中積壓滯銷的農產品。
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壓力陡然上升。銅陵市全體扶貧干部都收到一紙倡議書,號召大家“有序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積極主動履職,有效發揮作用”。隨后,銅陵在省內率先發布《關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影響評估及對策建議》,這份在疫情之下火速出爐的文件,是銅陵迅速反應、果斷決策的生動縮影。
正值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緊要關頭,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亮出一道“加試題”。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是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的硬任務。為了答好疫情“加試題”,銅陵市“兩個戰場”同步發力,一方面著力降低疫情損失,防范因疫致貧返貧“做減法”;一方面撬動電商消費扶貧杠桿,拓展貧困戶農產品銷售渠道,推動戰疫戰貧共贏“做加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按下“快進鍵”,向攻破最后的堡壘加速沖刺。
答題方向:“兩戰都要贏”
作為銅陵唯一的市轄縣,樅陽縣是銅陵脫貧攻堅的主戰場。2016年區劃調整并入銅陵以來,經過全市上下五年的努力,樅陽縣貧困發生率從13.5%下降至1.76%,10.16萬貧困群眾摘掉貧帽。2019年,銅陵市在全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評為“好”的等次。
樅陽縣人多地少,外出務工群眾比例較高,春節期間大量流動人員返鄉帶來疫情蔓延風險,使得樅陽縣也成為全市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脫貧攻堅與疫情防控任務在區域上疊加,進一步增添了工作的復雜程度。銅陵市委書記丁純強調,要堅持“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以決戰決勝的狀態彰顯責任擔當,以善作善成的實效確保小康成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善謀事者謀全局,脫貧攻堅與疫情防控“兩戰都要贏”,需要從組織架構層面同步推動。疫情期間,銅陵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帶頭下沉一線,戰疫戰貧同部署、同指揮;市委常委和分管副市長分別牽頭對貧困發生率高、脫貧難度大的鄉鎮村重點督辦,實地解決疫情期間脫貧攻堅難點問題;市委組織部第一時間發出通知,要求基層黨組織發揮“主力軍”作用,整合各項載體平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廣大駐村扶貧干部響應號召,紛紛奔赴“疫線”與村民并肩作戰。
心中有數方能手中有術。銅陵市對有扶貧任務的村實行“疫”“貧”雙戰督導,發揮成立于2019年初的江北脫貧攻堅指揮部常態化督查作用,在樅陽縣駐點辦公,及時掌握脫貧攻堅一線動態,堅持“一日看一村”“一日一反饋”“一周一通報”,讓市委市政府“聽得到前線的炮聲”。得益于高效的信息報送渠道,銅陵市及時找出疫情中發現的薄弱環節,開展“抗疫情、補短板、促攻堅”專項行動。
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為了確保疫情期間精準幫扶不漏一人,銅陵市持續開展“四個緊盯”行動,實施動態管理,做到同步施策。一是緊盯剩余未脫貧的深度貧困戶,打好消除貧困“殲滅戰”;二是緊盯脫貧時間不長,在一定時間內還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脫貧不穩定戶,打好防范風險“阻擊戰”;三是緊盯未被建檔立卡,家庭人均純收入暫時略高于貧困戶標準的邊緣不穩定戶,打好防止致貧“防衛戰”;四是緊盯“老少病殘孤”等特殊困難群體,打好應保盡?!岸档讘稹?。
從全局謀劃,從點上發力,銅陵戰貧戰疫按照一體架構、一體督導、一體施策,構建起互促共進的閉環。
解治理難點:內領外援的合力
今年59歲的張國民是云嶺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長,自2017年到村開展幫扶工作以來,云嶺村貧困戶數量下降至個位數,村集體經濟從3.4萬元增加至21.44萬元。成績的背后,凝聚著張國民不辭辛勞的付出,他也在工作中與村民結下深厚的感情。
春節期間,疫情形勢驟然緊張。村里的防疫措施做的怎么樣?張國民心中始終放不下牽掛。大年初五一大早,他就獨自驅車趕到云嶺村。在張國民的及時統籌調度下,云嶺村組建了一支以黨員中心戶為骨干力量的疫情防控隊伍,道路設卡、人員摸排、防疫宣傳一系列工作迅速展開。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突發的公共危機,也是對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群眾能不能“識大體、顧大局”,關鍵要看干部能不能“擔得起、靠得住”。張國民在云嶺村駐村扶貧三年,備受村民尊敬,不僅是全村經濟發展的帶頭人,也是治理的主心骨,更是戰疫中的頂梁柱。
此前,銅陵市在脫貧攻堅中強化黨建引領,構建起“組織聯建、隊伍聯抓、發展聯促、資源聯用、責任聯擔”的“五聯模式”,駐村扶貧工作隊長同時也是黨建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抓脫貧攻堅的同時,強化了基層黨組織和帶頭人在鄉村治理中的領導作用。以黨建為引領,也將治理與服務延伸到基層末梢,成為戰疫中高效動員、迅速組織的關鍵支撐。
奮戰在“疫”線的扶貧力量,不僅只是張國民這樣的駐村干部。
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啟動之初,銅陵建立起城鄉結對、單位包村、干部包戶的“一結雙包”幫扶體系。265個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聯系幫扶樅陽一到兩個鄉村,確保每個行政村都有一個幫扶單位,每個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都有一名幫扶責任人。
“一結雙包”體系在貧困村與幫扶單位之間,貧困戶與幫扶責任人之間架起一座橋梁,為城市與貧困鄉村之間搭建了資源配置、供需對接的平臺,實現了脫貧攻堅的“外溢效應”。疫情期間,各幫扶單位協調防疫物資,幫銷農副產品,結對干部化身為“聯絡員”“心理師”,解決貧困戶面臨的實際困難?!跋抡婀?、用真情”,銅陵市市長胡啟生對全市廣大扶貧干部提出的這一要求,也在疫情中得到生動詮釋。
解就業困局:
“穩飯碗”與“找飯碗”
為了照顧臥病在床的兒子,樅陽縣項鋪鎮貧困戶老孫去年來到離家不遠的食品廠打工,眼看今年即將脫貧,疫情來襲讓他遲遲不能返崗工作,一家人原本點亮的希望又黯淡了。
在樅陽縣,務工收入占貧困戶家庭總收入的比重高達63.81%。疫情期間工廠開工延遲,務工人員無法就業,導致很多貧困戶家庭收入銳減,致貧返貧風險增加。
為了穩定貧困戶收入,銅陵市建立起干部聯系服務制度,在疫情形勢趨緩后,指導扶貧龍頭企業、就業扶貧車間科學復工復產,并給予每個企業1萬元防疫資金物資支持。此外,按照“部門摸崗位,鄉鎮摸需求”,精準對接企業用工需求,協調幫助貧困戶就近就業。
食品廠順利復工的消息,讓老孫喜笑顏開。截至3月底,銅陵市18家就業扶貧車間,86個扶貧龍頭企業全部復工復產,解決了當地1881名貧困戶就業問題。
“穩飯碗”的同時,銅陵市積極挖掘本地潛在用工需求,并開發扶貧公益崗位為貧困群眾“找飯碗”。
“原本以為出不去了,沒地方打工,沒想到居然能在家門口找到事干,活輕松,工資也還不錯?!苯衲?7歲的陳先發此前一直在湖北荊門打零工。因為疫情影響,原本想在春節后繼續去原單位打工的他遲遲去不成,整個春節一直在為生計犯愁。
在扶貧干部的幫助下,陳先發被安排在本地的蔬菜合作社工作,既避免了外出的不便,也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截至目前,銅陵市扶貧公益性崗位共吸納貧困勞動者1742人。疫情期間,銅陵市結合防控工作需求,在路口卡點執勤、消毒保潔、防疫宣傳等工作中,均設置了一定比例崗位專門用于解決貧困群眾就業。為了進一步完善公益崗位日常管理監督機制,銅陵堅持“按需設崗、以崗聘任、在崗領補、有序退崗”原則,防止虛設崗位、不勞而獲、福利化傾向等現象發生。與此同時,嚴格補貼發放流程,強化績效管理,確保扶貧公益崗位政策落到實處。
解產業痛點:從田間到云端
1小時內,1萬多斤稻蝦米售罄。這令人驚嘆的速度讓樅陽縣白蕩湖村的貧困戶施祥龍舒展開多日的愁容。
三年前,剛從一場大病中康復過來的施祥龍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但他并未放棄自主脫貧的信念。在駐村扶貧工作隊和鄉親們的幫助下,施祥龍承包了周邊農戶的土地,經營稻蝦綜合特色種養。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市場關閉、產品滯銷,農場運轉陷入困境。經市扶貧開發局的牽線搭橋,施祥龍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決定向電商平臺“銅官樂”尋求幫助。經過平臺運作,他的燃眉之急迎刃而解。
特色種養殖是樅陽縣主要的產業扶貧項目,疫情之下,貧困戶農產品銷售渠道單一,規?;?、品牌化不足,抗風險能力弱等一系列問題暴露出來。補足這些短板,同時也開啟了未來扶貧產業轉型升級新的路徑。
破解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痛點,促進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蝶變,銅陵早已邁出步伐。去年以來,銅陵市就積極探索實踐“政府平臺展銷、網絡渠道促銷、幫扶單位購銷、培育品牌助銷、龍頭企業帶銷”的“五銷模式”,推深做實消費扶貧,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在此基礎上,銅陵市結合地方實際,明確了電商消費扶貧的實施路徑。2019年10月,由銅陵市港航集團公司和市扶貧開發局牽頭,著手搭建本土扶貧電商平臺“銅官樂”。疫情來襲,為了盡快讓平臺產生效益,開發團隊加快進度,在一個月內完成試運行測試,2月份正式上線?!般~官樂”平臺上線正值防疫關鍵時期,短短2個月時間,平臺注冊用戶接近4萬名,截至4月21日,平臺本地產品線上交易額達到986萬元。線上銷售節約下來的成本,未來將會歸集到扶貧公益基金池。為了用好這筆精準扶貧公益金,銅陵市專門出臺了使用管理辦法,用于解決“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問題和扶貧濟困臨時性救助等,在遭遇突發公共危機時,這筆資金將起到“及時雨”的作用。
疫情形勢已趨于平穩,而在疫情中表現亮眼的“銅官樂”所產生的激活效應卻方興未艾。作為立足本土的電商平臺,“銅官樂”雖然規模較小,但擁有大平臺不具備的本土化服務能力。疫情期間,農產品線上銷售需求陡增,不少小型農業生產主體希望發展線上銷售,但在產品包裝設計和營銷推廣方面能力不足。銅官樂平臺發揮自身優勢,為有意愿發展電商的農戶提供樣品拍攝、美工設計、物流倉儲等服務,以眾創電子為代表的一批地方小型農業電商企業成長起來。未來,這些活躍的農業市場主體將成為帶動農民致富增收動力之源。
疫情之下,檢驗著脫貧攻堅的成色,考驗著化危為機的智慧。銅陵市以“兩戰都要贏”的決心,在脫貧攻堅中應對疫情挑戰,在疫情防控中鞏固脫貧成果,把握鄉村振興這個未來之機,不斷拓寬鄉村扶貧產業的發展空間,生動詮釋“危和機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機”這句話的內涵。經歷了疫情這場大考,未來銅陵廣大鄉村脫貧致富的路也必將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