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夾生干部”成為網絡熱詞。所謂“夾生”,是指食物沒有熟透,外熟內生、半生不熟?!皧A生干部”則是指對分管的業務一知半解,對新理論、新政策似懂非懂,工作總是落實不到位。雖然這不是干部隊伍的主流,但其負面影響不可小視?!皧A生干部”已成為改革發展路上的絆腳石,影響基層政策落實,甚至衍生軟性不作為。
夾生干部“素描”
“說他不懂,也不是一點兒都不懂,多少知道一些;說他懂,份內的事兒又辦不明白;說他不作為,但人家也干活了。你說急不急人?”調研中,一位縣委書記說。
有的業務干部常以“沒有相關規定”“按照慣例”等為由,擋住群眾辦事的腳步,有些本該用足的政策,由于“夾生干部”的業務不熟練,只用一半?;鶎又卫碇?,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盡管政策完備,但一些干部平時不深入學習,不認真結合本地實際研究政策,導致群眾辦事卡了殼。
某地農村改廁的過程中,有決策部門的干部主張當地全部推行雙甕式廁所,結果導致冬季管道上凍影響使用。還有干部坐在辦公室里繪制農村灌溉溝渠走向圖,結果正好與耕地走向交叉,致使相鄰地塊灌溉用水還得借道而行。
某地業務部門的干部對政策規定一知半解,把簡單的事辦復雜,好事差點辦成壞事。調研中,有一家企業給縣里寫信反映,因增值稅發票數額無法滿足公司需求,公司不能及時向需求廠家供貨,造成公司產品積壓、無法及時結算貨款,也影響需求廠家生產,申請稅務部門及時開增值稅發票。
對于企業反映的問題,當地相關部門的調查結論顯示,企業反映的限供發票問題基本屬實,可根據生產經營需要,到辦稅服務廳前臺申請辦理,即可領取所需發票。但調查同時還認為企業涉嫌虛開發票,在報送縣政府的調查報告中一并提出了“依法處理”的意見,請示縣委書記該怎么辦。
企業反映的訴求看似解決了,卻面臨被處罰的境地。經過這家企業再三反映,縣領導多次督辦,相關部門經過詳細調查發現:企業收購原料雖然經過工業加工環節,但來源于農戶或農貿市場,其農產品屬性并未改變,且在國務院頒布的相關條例中找到了依據,之前采用的政策依據不合適。
同樣的行為,第一次調查結論涉嫌違法,第二次調查結論卻是符合規定。該縣委書記說:“作為主管部門的業務干部怎能不熟悉業務,不熟悉相關法規政策?這種一知半解耽誤多少事?”
說起“夾生干部”,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業務夾生,對分管業務領域一知半解。其實不然,實踐中,“夾生”現象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論上、修養上、業務上都有所表現。
政治上夾生,即政治站位不高,信念定力不穩,墻頭草,風吹兩邊倒,一遇風吹草動,就沒了主心骨、就失去信仰準星。思想上夾生,即形式上入了黨,思想上并沒有完全入黨,“不忘初心”,講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南轅北轍,為民辦事雷聲大雨點小,不是虎頭蛇尾,就是敷衍塞責。修養上夾生,即不求過得硬,但求過得去,得過且過。
為什么會“夾生”
表面上看,“夾生干部”只是不愛學習、不想鉆研業務,工作上低標準,滿足于一般化;但深層看,反映了一些干部不思進取、精神懈怠、患得患失、責任感缺失的硬傷。素質狀態決定工作質量,“夾生干部”容易做出“夾生工程”?!皧A生飯”不可口,“夾生工程”更誤事,其危害絕不亞于懶政、庸政、不作為。
“夾生干部”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從根本上說,當前全面從嚴治黨大背景下,一些干部在思想認識上出現了嚴重偏差,他們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缺乏擔當意識。遇到問題,畏首畏尾,優柔寡斷,缺乏主見,不敢作為。即使法規許可范圍內的事情,也不積極依照法規解決,而是習慣聽從上級指示,導致一些能夠立即解決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嚴重影響行政效率。
其次,脫離實際是“夾生干部”的通病。一些干部習慣閉門造車,缺乏深入基層意識,遇到事情理不出頭緒,要么人浮于事,要么想當然地決策,不注重結合實際,不尊重群眾意愿,導致決策與現實不符,甚至出現南轅北轍的情況。
另外,基層一線的干部晉升通道仍然不暢,上升空間有限,一些人由此養成“守攤子、混日子”的惰性心理,在工作中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懶于思考,慣于甩手,工作中不肯下功夫,不注重鉆研業務,導致對相關政策法規一知半解,開展工作時缺乏智慧、力不從心,嚴重影響工作落實,慢慢成了“夾生干部”。甚至出現亂指揮、瞎折騰現象,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增加群眾負擔,浪費行政成本。
“催熟”三策
治理“夾生干部”現象,必須增強干部的專業能力、專業素養和專業精神。
熟悉分管領域的各種政策規定,是干部分內之事?!饵h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明確要求,新時代干部須過“五關”,其中就有能力關,包括專業能力、專業素養、專業精神等。故此,對于干部自身,理應認識到自己的短板,并通過有效學習,增強干事創業的本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加快知識更新、加強實踐鍛煉,使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跟上時代節拍,避免少知而迷、無知而亂,努力成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
破解“夾生干部”一知半解的問題,必須針對其知識空白、經驗盲區、能力弱項和模糊認識,督促其加強學習,不斷提升知識儲備、完善知識結構、增強專業能力,提升專業素養,著力克服其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后等問題,不斷提高干部工作的專業化、科學化水平。
治理“夾生干部”現象,必須堅持正確用人導向。
“夾生干部”的本質表現是不擔當、不作為,甘于平庸。破除“夾生干部”現象,必須在選人用人上體現講擔當、重擔當的鮮明導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為識別干部、評判優劣、獎懲升降的重要標準,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組織和群眾認不認可,作為選拔干部的根本依據。
更多選拔任用那些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實績突出的干部,尤其要注重選拔任用在重大斗爭中經過磨礪的干部,以引導和帶動更多干部到重大斗爭中去經受鍛煉,在風口浪尖上承擔使命責任,在克難攻堅中增長膽識才干。要堅持適才適位原則,使“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努力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人事相宜。
治理“夾生干部”現象,必須健全約束與激勵相對稱的制度體系。
國家大事,惟賞與罰。唯有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夾生干部”現象。
要認真貫徹《黨政領導干部考核工作條例》,加強和改進干部考核工作,分清功過是非,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推動形成“勤于履責、勇于擔責、敢于負責”的制度環境,讓忠誠的人有更多擔當的精神,讓干凈的人有更多干事的機會,讓干事的人有更多干凈的環境,讓忠誠、干凈、擔當的人能夠心無旁騖謀改革、干事業。
要健全容錯糾錯機制,正確使用問責手段,防止“泛化問責”,決不能用問責代替管理、以問責推卸責任。要打破干事創業的“洗碗效應”,堅決杜絕“干事多出錯多,不干事不出事”等逆懲罰、逆淘汰行為。
在推進簡政放權和優化營商環境的當下,一些干部不懂業務已成為阻礙提高行政效能的一大痼疾。為此,應加大相關政策宣傳普及力度,調動起基層干部干好工作的主動性,向“夾生干部”堅決說“不”。
(作者單位: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