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春節,一首《?;丶铱纯础穯酒饑藢π⒗蠍塾H傳統美德的集體共鳴。很多人并不知道,就在這一年,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首次超過10%,正式進入國際通行標準下的老齡化階段。
時間來到二十年后的今天,當我們耳邊響起《當你老了》這首歌時,漸行漸快的老齡化進程已經讓多數中國人有了切身之感。
隨著“421”結構家庭日漸成為中國社會主流,每一次社會撫養比數據更新都會激起我們心中的一絲擔憂。不久前熱播的《都挺好》,更是引發了輿論對高齡失能老人贍養問題的廣泛討論。
老齡化進程加速后,養老服務業發展卻未能及時跟上,在三四線城市,這一問題尤為突出。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養老服務事業深化改革提上日程。
2016年,國家財政部、民政部共同下發文件,開展第一批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銅陵成為全國26個試點城市之一。以改革試點為契機,銅陵市養老服務工作全面加速,建立起多層次城鄉養老服務體系。試點城市年度考核,銅陵作為全國5個考核結果優秀的試點地區之一獲得通報表彰。
隨后的兩年多里,銅陵多點發力,入列安徽省醫養結合示范市和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候選城市,多項改革典型案例獲國家部委推薦。
讓老年人老有所養,銅陵究竟有著怎樣的解題思路?
從 “供給側”入手
地處銅陵市城中心的陽光社區是一座典型的老齡化城市社區,基礎設施大多興建于上個世紀,年輕人跟隨著城市化腳步搬進了規劃更好的高層住宅,留下的大多是退休后的老人。除了日常生活起居,每天來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逛一逛已成為老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陽光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位于一處僻靜的二層小樓,這里原本是社區居委會的辦公地點,居委會搬遷到別處后,騰出來的房子被改造成適合老年人活動的場地。除了休閑娛樂功能,養老服務中心還提供了老年食堂、洗浴理發、中醫理療等便民服務。
如今,養老問題已超越一般家庭倫理范疇,被賦予了更多經濟學和社會學內涵。
隨著社會運行效率不斷提升,年輕一代越來越多從家庭角色中抽身,成為“社會人”和“工作人”,“養兒防老”的傳統價值觀念漸成歷史,不與子女同住的空巢老人越來越多,代際養老關系弱化后留下的養老服務供給空白,也成為政府和社會組織開展居家和社會養老工作的發力方向。
銅陵很早就開始關注老齡化問題,但養老服務供給始終存在來源渠道雜亂,服務標準不一等問題,使得政府監管存在很大難度。為了提升養老服務供給水平,銅陵市將社區便民服務與居家養老結合,推進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建立統一的行業服務標準,納入政府監督管理。
目前,銅陵全市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已達63%,計劃2020年覆蓋全部城市社區。在農村地區,也正以鄉鎮駐地社區先行試點,逐步延伸到各村。
今年4月,銅陵市制定《銅陵市居家養老服務促進條例》,隨后獲安徽省人大批準成為地方性法規,其中明確新建小區每百戶配建不少于30平米養老服務設施,從規劃的源頭保證養老服務供應場所建設。
除了線下服務,銅陵市養老服務供給也延伸到線上平臺。早在“十二五”期間,銅陵就將打造智慧城市列入地方發展規劃,智慧養老也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力推進。
2014年,銅陵市上線12349養老服務信息平臺,依托平臺服務熱線,為全市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家政服務、醫療健康等上門服務,將服務送到“最后一米”也解決了很多空巢老人、失能老人行動不便的困難。
值得一提的是,養老服務供給的多元化,不僅為老年人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也豐富了他們的精神生活。陽光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長倪娜對此深有感觸。性格爽朗的她,總能耐心地聽完老人們嘮叨的家長里短,盡管工作時間不長,卻已經深深融入到這片社群。
“有個老太太總過來說家里這有問題那有問題,過去一看什么也沒有,其實就是希望能過去陪陪她?!蹦吣扔行┛扌Σ坏脜s又萬分理解。
在她看來,除了生活上的照料,老人們更加缺乏的是情感上的陪伴,在這一點上,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者們做了很好的補位,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也成了老人們的精神家園。盡管當前,情感慰藉還很難用市場價值去衡量,但養老服務中心門口墻面上貼滿的感謝信,卻也讓倪娜對這份工作感到無比自豪和滿足。
凝聚多元合力
當前,政府用于養老服務的財政資金有限,必須首先確保對基準線以下困難老年人的兜底保障,但這并不意味著對非困難老年人的養老服務政府可以缺位。
銅陵此前頒布的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2018-2020)行動計劃中,第一條就是完善特殊家庭和困難老人群體基本養老“三項制度”,制度形成了基本養老公共服務清單,構建了“助急”“助醫”“助餐”“助浴”“助潔”“助行”等“六助”服務體系。
“六助”服務涵蓋了當前居家養老主流需求,因此也被借鑒到全市范圍內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之中。
不同的是,政府扮演的角色不再是提供單一來源的財政資金支持,而是利用資金杠桿作用,從引導市場主體,鼓勵居民發揮自治力量,培育和壯大社會公益組織三個方面,凝聚多元合力。
2018年,銅陵市將7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打包,通過公開招標,引入國內知名養老服務企業安康通公司運營。公司進駐后,不僅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包括“六助”在內的基礎服務,還進一步引入市場化機制,探索其他特色服務。
安康通的每個站點均配置專業工作人員,與外部企業機構搭建合作渠道,制定固定的收費標準,形成了成熟的居家養老服務市場化機制,這也破解了過去養老基礎設施建設后管護難題,推動了養老服務設施可持續發揮作用。
作為政府主管部門,銅陵市民政局每年對參與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第三方機構進行考核評估,根據考評結果撥付運營補貼。這樣通過少量的財政資金,調動了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實現了養老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優化。
養老問題作為基層治理的重要內容,在銅陵歷次社區治理體系改革中,也都得到了突出體現,互助式養老就是其中的生動實踐。
據統計,銅陵全市老年人口中,健康老年人占比為84.8%,其中一部分是相對“年輕”的老人。在社區的組織下,他們“退而不休”,成為社區自治的主力軍,為社區其他高齡老人、失能老人提供幫助。社區也通過建立道德銀行等形式,進行鼓勵支持。
公益力量的崛起帶動了一批草根社會組織的發展,為培育和鼓勵基層社會組織更多參與到養老事業中,銅陵市大力扶持公益創投項目。公益創投由社會組織申報項目,每年定期進行公開評審,通過后提供資金支持。目前,這些民間社會組織已成為參與養老服務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銅陵市廣大農村地區,同樣也移植了城市治理經驗,結合鄉村地方特點,全市范圍大多數鄉村成立了以村級黨組織為核心,鄉賢耆老共同組成的基層老年協會,作為村民互助養老的主導機構,老年協會牽頭與需要養老服務的家庭簽訂協議,定期上門為高齡、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突發事件處理等服務。
智慧化養老探路
目前,各地養老服務工作重點大多圍繞社區和居家養老,這也與我們傳統的養老習慣相符。居家養老多為生活可自理或僅患有輕微慢性病的老年人,選擇機構養老的則多為高齡和失能老人。
然而,隨著社會平均壽命不斷提升,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在老年群體中不斷增加,獨生子女父母逐漸邁入老齡階段,發展專業化養老機構刻不容緩。
目前,我國養老機構的數量、質量與未來潛在的需求仍有較大差距。由于資金回報周期長,讓很多有意拓展養老業務的企業機構望而卻步。
此前,銅陵為鼓勵地方養老機構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對于新建養老機構給予一次性建設補貼,運營一年期滿的機構每年根據服務老人的數量和失能等級給予相應的運營補貼。然而,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缺乏養老服務專業人才,仍是困擾銅陵市很多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的瓶頸問題。
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去年底,安徽省開展了首批智慧養老模式示范試點工程申報工作,銅官區暉仁養老院入選其中,這也是銅陵近年來大力推廣智慧養老工作的生動縮影。
暉仁養老院一處十多平米的數據中心內,從各個智能終端搜集到的數據在大屏幕上不斷滾動,這里不僅統籌著整個養老院的運營管理,同時還對接著五千多名老人的服務需求,而對數據的處理分析只需幾名工作人員完成。運營管理做到如此高效,主要得益于作為數據中心“大腦”的智慧養老服務系統。
銅陵暉仁康復醫院社工部主任曹利介紹,目前養老服務越來越呈現多元化、精細化趨勢,如果依賴人力,不僅成本高昂,而且個性化服務需求的供給效率也跟不上,智慧技術做到對客戶的貼身服務,方便在第一時間獲得后臺數據,能夠及時、精準為客戶提供更完善的養老服務綜合解決方案。
在醫養結合的發展大趨勢下,未來暉仁養老院還將進一步創新。目前養老機構內設醫務場所標準中,要求必須配備至少一名職業醫師和一名注冊護士,這對于很多普通養老機構而言成本過于高昂。而開設了老年康復醫院的暉仁養老院擁有豐富的醫療資源,未來可以通過智慧養老平臺,從云端為其他養老機構提供醫療技術支撐。對于其他養老機構而言,用智慧技術代替部分人力將有效緩解專業人才隊伍不足、成本費用過高的問題。
在目前的智慧養老試點基礎上,下一步銅陵市將大力推廣智能設備在養老機構的應用,在社區開展智慧養老產品租賃試點,推動全市范圍內的養老資源深度整合,將更多的養老運營基礎數據納入統一系統管理,政府也可以借此掌握各家養老機構服務量化指標,為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決策參考。
智慧化技術讓我們看到了未來養老行業發展的方向,面對老齡化的時代趨勢,或許我們不必談老色變,而是用更多點滴愛心和創新舉措,照亮未來前行的道路。社會的發展進步從來都不只是一串冷冰冰的數字,如何善待老人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銅陵養老服務工作的實踐,也生動地彰顯了這座城市的民生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