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擺脫貧困》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始終同廣大人民群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系,這是干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我們的干部都應當苦練這一基本功。但是從基層工作實際來看,卻時常陷入工作沒少花力氣但認可度不高的“效果悖論”。從根本上說,“效果悖論”背后是因為干群關系出現了隔閡。沒有不合格的群眾,只有不稱職的干部,出現此類問題還得從干部自身查原因?;鶎痈扇焊糸u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話語體系的隔閡。一些干部到農村只會說“官話”,不會說“土話”,不會用群眾語言說話,與老百姓溝通存在障礙,更談不上在交流的基礎上凝聚人心了。
身份認知的隔閡。一些干部總是把自己當作“官”,認為群眾是“民”,有高高在上的姿態和思想,沒有把自己看作勞動人民的一員。須知,干部是人民公仆,老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
行為方式的隔閡。有群眾議論干部下鄉說“背著手走路的是干部”“到哪捧著個茶杯的是干部”。不少干部遇到問題條件反射似的開會、發文,與老百姓處理問題的行為方式截然不同。
思維模式的隔閡。習慣了科層制度的干部有相對固化的思維模式,而農民群眾也有自己的思維模式。干部到農村要學會適應農民群眾,不要動輒用自己的思維模式來評價農民群眾的想法。
生活方式的隔閡。有的同志到農村,與農民群眾坐不到一桌,湊不到一起,做不到同住一個屋檐下,總覺得這不能吃,那不能喝,這不能坐,那不能躺。這些在無形中也加深了黨群、干群間的隔閡。
消除干群隔閡,最關鍵的還是干部心態。干部與群眾間的心門,通常只能單向打開。干部找群眾比較容易,但群眾找干部卻比較難。破解干群隔閡,必須以群眾路線為統攬,堅持和創新開展進村入戶走訪。
讓走訪成為一種常態,密切干群聯系?;鶎痈墒裁?,要問需于群眾;怎么干,要問計于群眾。在走訪中,要善于用“大白話”溝通?!皣Z家?!辈拍芾扇褐g心的距離,群眾才更愿意和干部說真心話。交流要真正把自己擺進群眾中去,真正把老百姓當作一家人。堅持一切為了群眾,必須真正樹立用心為老百姓辦實事的理念。堅持一切依靠群眾,必須盡最大可能充分發動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必須從內心認同黨員領導干部也是普通群眾的一員。堅持到群眾中去,必須保持學生的姿態,自覺拜人民為師。
讓住村成為一種習慣,保持同群眾的血肉聯系。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主動帶頭到村住村調研,并在住村中解決實際問題。駐村工作隊隊員要長期堅持住在農村,注重為群眾辦實事,在長期住村中贏得群眾對黨委政府的信任。鼓勵普通干部自發住村。普通干部也要在住村過程中多認識農民,多了解農村,多熟悉農業,深化魚水認識,密切干群關系,體悟為民情懷。
以群眾為中心開展工作,取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金碑銀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有老百姓認可了,工作才真有成效。要真正做到以百姓心為心,遇事主動換位思考,站在群眾的角度來看待分析問題。不要怕群眾提問題,要敢于直面群眾提出的各類訴求,善于與不同類型的群眾溝通交流,在深度互動中找到深層次問題,拿出有針對性的解決舉措。一些個性問題,力所能及、順手能辦、不違反原則的要及時主動解決。公共基礎設施改善、公共政策享受等群眾關注的共性問題要系統解決。用心用情用力去破解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才能真正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