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43nw3"><strong id="43nw3"><small id="43nw3"></small></strong></p>
  1. <acronym id="43nw3"></acronym>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智庫 > 市縣動態

    鳳臺縣挖掘傳承好身邊“紅色記憶” 激發廣大干群投身發展熱情

      編輯:紀海濤  來源:決策網時間:2019-05-06

    一是編修好地方史。組建200余名黨史收集編修隊伍,常態化開展地方黨史收集工作,每3年至5年對全縣黨史叢書進行編修更新。每期落實專項發行經費30萬元左右,確保各支部地方黨史書籍動態更新。常態化開展黨史書籍進機關、進“兩會”等活動,拓展黨史教育覆蓋面。組建鳳臺縣新四軍研究會,專門挖掘整理新四軍革命史。2018年,印發地方黨史系列叢書達到6000份,該縣編修的《砥礪奮進中的鳳臺——社會主義專題集(1949-2016)》獲全省黨史資料專題類一等獎,也是全省唯一獲此榮譽的縣區。

    二是建用好烈士陵??h財政撥付專項資金,對縣內板張集烈士陵園、南平山烈士陵園、三里溝抗日烈士陵園等進行修復,完善革命事跡紀念堂、紀念碑(區)、墓地等功能分區。多方收集整理好烈士光榮事跡,真實客觀展現烈士生前形象。利用清明、“七一”等關鍵時期,組織廣大青少年及黨員干部群眾入園開展“緬懷革命先烈,重溫入黨誓詞”、“清明祭掃烈士陵園”等系列活動,每年參與人群不少于10萬人次。

    三是講授好革命史。發揮縣委黨校黨員教育陣地作用,將地方黨史作為黨校干部教育培訓重要內容,邀請縣新四軍研究會成員、黨史研究人員等熟悉縣內黨史人員開堂授課。推動地方黨史教育進“道德講堂”,拓展受教育面。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愛我美麗家園”攝影展等活動,激發群眾回憶黨史、建好家鄉熱情。

    四是編唱好紅色劇。發揮縣推劇團、縣花鼓燈劇團作用,以縣內外、不同歷史時期優秀的優秀黨員、革命先烈事跡為題材,開展精品藝術作品創作,通過“寓教于樂”方式全縣巡演。以被省委授予“焦裕祿式的好干部”、原縣委書記郭新吉為原型創作的推劇現代戲《永幸河》受到全縣干部群眾一致好評;以金寨縣“立夏節起義”為背景、以林映山為原型,結合花鼓燈特點創作的花鼓燈紅色舞劇《立夏》成為全縣群眾最喜愛劇目之一,并登上國家大劇院,成為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資助項目的傳播交流推廣項目。

    37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