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43nw3"><strong id="43nw3"><small id="43nw3"></small></strong></p>
  1. <acronym id="43nw3"></acronym>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智庫 > 市縣動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全面加快黃山旅游品質革命

      作者:黃山市人民政府市長 孔曉宏  編輯:紀海濤時間:2019-03-12
    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旅游業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2016年4月,習總書記到安徽視察,引用歷代名人詩句贊美黃山、齊云山,強調要把好山好水保護好,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有機統一。殷殷囑托、飽含深情,給黃山人民以巨大鼓舞。近年來,我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穿于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把發展旅游業作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路徑,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建設旅游強省的戰略目標,深入實施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1+5”行動計劃,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加快產業提質升級,邁出了美麗中國先行區、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設的堅實步伐,開啟了“中國旅游黃山再出發”的嶄新篇章,展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強大的真理偉力。

    一、堅持綠水青山共護,著力提升黃山旅游綜合承載力

    旅游業是綠水青山的“保護傘”,綠水青山是旅游業的“聚寶盆”。我們強化對自然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林地濕地、田園風光的有效保護,將生態優先貫穿到旅游規劃設計、開發建設、經營管理的始終,實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生態環境質量始終保持全國領先。我們全力呵護一江清水,以實施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為契機,將流域沿線作為一個整體景區來規劃、建設和保護,截至2018年底已累計投入126億元實施流域綜合治理。在全省率先建立四級河(湖)長制體系,率先開展農藥集中統一配送,組織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統籌推進農村“三大革命”和農村環境“六治理”,大力發展以生態旅游為主的綠色產業,新安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246.5億元、水生態服務價值64.5億元,流域沿線已經成為最美風景線、旅游黃金線。我們全力守護一脈青山,嚴格落實林長制,大力開展林業增綠增效行動,森林覆蓋率達82.9%,2018年空氣質量在生態環境部公布的全國169個城市中位居第二。全面加強黃山風景區保護與管理,建立完善古樹保護一樹一策、景點封閉輪休、游客最大承載量、凈菜上山垃圾下山等機制,大力實施松材線蟲病三道防線工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生態景觀修復,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走在全國同類景區的前列,成為全球首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冠王”(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綠水青山好空氣,不僅為旅游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更成為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的重要引擎。近五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1.9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024億元,其中入境游客985萬人次,年均分別增長9.7%、10.9%、8.3%,以旅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0%。

    二、堅持三位一體共融,著力打造黃山旅游核心競爭力

    旅游是一個無邊界產業,橫向成鏈、縱向成群。我們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厚重的文化底蘊,著力推動旅游、文化、生態三位一體融合發展,加快形成多點支撐、多業融合的大旅游格局,催生“1+1>2”的效果。以“旅游+”為主線,推進“旅游+生態”,規劃建設“皖浙1號線”等十條風景道和新安江百里大畫廊,大力發展以新安醫學為特色的大健康產業,黃山名茶等特色農產品走出黃山、走俏全國;推進“旅游+文化”,深化與故宮博物院合作,持續抓好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和全國首批歷史建筑保護利用試點城市建設,截至2018年底已累計完成徽州古建筑保護利用工程投資逾百億元,打造了50佳徽州精品民宿、179個百佳攝影點,被評為“中國攝影之鄉”、首批“中國研學旅游目的地”、全國民宿產業發展示范區;推進“旅游+體育”,建成奇瑞黃山露營地、自由家黃山齊云營地、宏村國際滑翔傘基地等生態型運動休閑基地10余個,打造了徽州古道精品線路10條,每年舉辦中國黃山國際登山大會、黃山168超級越野賽等休閑運動賽事20余項,帶動吸引百萬人次參賽觀賽、旅游觀光,年綜合效益超4億元,獲批全省唯一的國家體育產業聯系點城市,中國黃山(黟縣)國際山地車節被評為“國家體育旅游精品賽事”。推進“旅游+扶貧開發”,積極探索旅游扶貧精準路徑,三年來通過旅游開發帶動6943人脫貧,16個省級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全部出列,涌現出坡山、白際等一批鄉村旅游扶貧示范村;把山泉流水養魚作為扶貧開發的重要抓手之一,2018年全市泉水魚綜合產值達4億元,漁家樂接待游客超60萬人次,走出了一條“草魚”變“金魚”的山區脫貧致富新路。以項目為引領,近五年累計實施重點旅游項目260個、完成投資605億元,齊云山祥源小鎮、黎陽IN巷等旅游綜合體建成運營,黃山東部開發、屯溪老街改造提升、月潭湖綜合開發加快推進,旅游、文化、生態資源優勢正加速轉換成產業發展優勢。

    三、堅持全民全域共建,著力增強黃山旅游輻射帶動力

    我們堅持把市域作為一個大景區打造,編制實施全域旅游發展規劃,著力構建“旅游強縣、高A景區、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四級旅游體系。與縣域經濟發展相結合,把旅游業打造成縣域發展的支柱產業,旅游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15%,旅游關聯行業入庫稅收占比超過20%,黃山區、歙縣被授予“安徽省旅游強縣”稱號,黟縣成為首批中國旅游強縣。與精品景區建設相結合,堅持國際化標準,持續加大景區創建力度,深入推進黃山旅游“二次創業”,實施西遞、宏村等重點景區提質增效行動,大力培育齊云山、牯牛降、太平湖、古徽州文化旅游區等新熱點,2018年底全市A級以上景區達47家52處,其中5A級3家8處、4A級23家。與特色小鎮建設相結合,把旅游產業培育作為特色小鎮的核心元素,以5A景區標準推進旅游小鎮建設,宏村鎮、齊云山鎮躋身全國特色小城鎮,西溪南創意小鎮入選全國最美特色小鎮50強。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深入實施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提升工程,打造了“環黃山風景區鄉村旅游圈、沿新安江鄉村旅游帶、古徽州鄉村旅游片”三大空間格局,鄉村旅游年接待超4000萬人次、總收入達300億元,近200個行政村從事鄉村旅游接待,超10萬農民從事以旅游為主的第三產業,年人均收入超萬元。

    四、堅持改革開放共促,著力擴大黃山旅游對外影響力

    我們堅持硬件提升與軟件優化并舉,全面優化旅游發展環境,持續加大旅游營銷力度,不斷提升黃山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以綜合執法改革優化環境,在全國率先探索開展旅游管理領域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點,成立市本級和黃山區、黟縣旅游管理綜合執法局,創新設立旅游警察隊伍,集中行使旅游、價格、工商等8個職能部門在旅游管理領域的88項行政處罰權,有效實現了監管、執法、查處“三個統一”;試點開展以來共查處涉旅案件240起,未發生重大旅游投訴和旅游安全責任事故。以標準體系建設提升品質,頒布實施徽州民宿、導覽標識、旅游廁所、導游服務等9項標準,在全國率先系統建立了覆蓋旅游全鏈條、涵蓋服務游客各要素的全域旅游標準化體系。以硬件設施完善夯實基礎,在全省率先開展高速公路服務區旅游化改造,新增旅游標牌555塊,新改建游客服務中心38個、旅游咨詢點20個、服務驛站54 個、旅游休憩點58個;深入推進旅游廁所革命,三年來全市共新改擴建旅游廁所213座,建成景區第三衛生間11座,被授予“全國廁所革命綜合推進獎”。以深化區域合作拓展市場,緊緊圍繞“美好安徽·迎客天下”主線,加強與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各兄弟市的聯動,推出了一批融入國際大循環的旅游精品線路;認真落實皖閩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精神,全力推動黃山、武夷山旅游一體化發展;以加入杭州都市圈為新起點,以杭黃高鐵開通為新契機,全面推動與都市圈城市市場共拓、客源互送,聯手打造名城名山名江名湖名村世界級黃金旅游線;持續加大旅游營銷力度,積極拓展境內、境外客源市場,“夢幻黃山·禮儀徽州”城市品牌形象更加靚麗,黃山旅游游客滿意度、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前列。

    1979年,鄧小平同志登臨黃山,發出了“要有點雄心壯志,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時代號召。四十年櫛風沐雨,四十載春華秋實,黃山作為筑夢中國旅游的搖籃,已經成為中國旅游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我們將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戰略目標,牢固樹立和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以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1+5”行動計劃為統攬,深入實施旅游“品質革命”,積極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加快打造幸福旅游、美麗旅游、智慧旅游、信用旅游,奮力實現“中國旅游黃山再出發”,在打造旅游強省中干在實處、在全國旅游轉型升級中走在前列,加快建設更美麗更富裕更文明的現代化新黃山。

    35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