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43nw3"><strong id="43nw3"><small id="43nw3"></small></strong></p>
  1. <acronym id="43nw3"></acronym>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智庫 > 領導藝術

    一位縣委書記的八個觀點,把美麗鄉村講透了

      作者:鄉黨  編輯:紀海濤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時間:2019-05-17
    美麗鄉村不建不行。如果不建,很多村莊要么死氣沉沉消亡衰敗,要么毫無規劃混亂不堪。關鍵是怎么建?除了砸錢造盆景,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每個鄉村都有一個美麗鄉村夢。

    美麗鄉村建設提了不少年了,各地也“打造”不少美麗鄉村,有些村子確實變得富而美了,但也有不少所謂美麗鄉村,本身就是按照盆景打造的,由于不是長在土地上,而是養在花房里,養著養著就養死了。

    美麗鄉村不建不行。如果不建,很多村莊要么死氣沉沉消亡衰敗,要么毫無規劃混亂不堪。關鍵是怎么建?除了砸錢造盆景,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河北館陶糧畫小鎮的農村藝人在用糧食作畫。農民日報,中國農業新聞網記者 馮雷 攝

    近日,河北館陶縣委書記謝繼炯在一次專題研討會上的發言,講了八個觀點,把美麗鄉村建設講透了。

    比如他講,鄉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急不得,慢不得,必須淡定有情懷。

    鄉村人在小鎮既能體驗到鄉村風情,又能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品質,做到:“燒餅兩邊吃”。

    不能把老人當包袱,老人是“活地圖”,是“活的村史館”。

    還講到工作作風:浮躁是我們工作的大敵;

    老百姓的臉是檢驗工作的唯一尺子;

    一個好支書或者一個好幫扶團隊就是一個好村莊。

    河北館陶是華北地區一個平原縣,要論起來,農村的生態環境和產業基礎和周邊地區農村沒太大區別,這幾年卻干出不少出了名的美麗鄉村、特色小鎮,很多做法都印證了謝繼炯的八個觀點。

    以下是謝繼炯的發言。

    我和大家分享幾個來自實踐的觀點。大多內容是探索性的,不妥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第一個觀點:美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我們找到了鄉村振興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產業興旺的要求,建設特色小鎮最主要的就是發展特色產業。而在生態宜居方面,突出蓄水增綠,按照“視覺美、聽覺美、嗅覺美、觸覺美、聯想美”標準,使過去的鄉怨、鄉憂,變成現在的鄉愁、鄉約。美麗鄉村其它方面各項要求和指標與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高度契合。

    ▲河北館陶壽山村美食街夜景。農民日報,中國農業新聞網記者 馮雷 攝

    第二個觀點:鄉村風情、城市品質是現代鄉村的重要標志。鄉村風情。即保留傳承更多的農村記憶和元素,有雞鳴、有鳥語、有蛙聲、有稻谷香,是老人不舍的故土,是游子戀念的家園。城市品質。即解決臟亂差,解決農村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解決與現代生活相適應的村民素質提升等問題。鄉村人在美麗鄉村既能體驗到鄉村風情,又能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品質,做到:“燒餅兩邊吃”。

    第三個觀點:特色小鎮是以美麗鄉村為載體,“一鎮多社區”為架構,以產興鎮,產業、文化、生態高度融合的產物?!耙绘偠嗌鐓^”為架構,就是根據“地域相連,基礎設施共享,依托同一主導產業基礎”的原則,不改變原有村莊格局,以發展相對成熟的美麗鄉村為中心,將周圍的幾個村莊納入進來,共用一個名字,組團發展?;咀裱鞘鶄€字:尊重民意、留住鄉愁、做強產業、改造提升。具體工作思路是二十一個字:政府引導、村為主體、村民自覺、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

    第四個觀點:產業是美麗鄉村的根本和生命。我們堅持“先富后美,不富不美,富而美”和“產業加美麗,美麗助產業,產業更美麗”的思路,全力抓產業。經濟欠發達地區做產業,沒有幾年功夫不行。我們每個美麗鄉村、特色小鎮都有一個清晰的成長性產業。

    第五個觀點:城“鎮”化和村“鎮”化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兩個輪子。只有雙輪協調聯動時才能真正的達到融合,促進鄉村振興。館陶特色小鎮之路就是村“鎮”化的路子。在建設過程中,我們發現有其遞進規律,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由一般鄉村到美麗鄉村,再到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發展的方向是特色小鎮,特色小鎮是美麗鄉村的升級版或高級形態。

    ▲游客在河北省永清縣東義和村一家民宿門口合影。新華社記者 李曉果 攝

    第六個觀點:鄉村規劃絕不是一步到位;鄉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慢不得,急不得,必須淡定,必須有情懷。鄉村規劃應遵循“精準定位、總體把控、逐步完善”的原則??v觀國內外名村名鎮,都不是一人設計,一兩年“打造”出來的,有的歷經數百年,至少也要十幾年的努力。在館陶,我們不再用“打造”這個詞,美麗鄉村(特色小鎮)不是簡單“打造”出來的。要遵循規律,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切忌一陣風。我們已經走過五年,但仍感覺在路上。浮躁是我們工作的大敵!有個詞叫“情懷”,搞鄉建要有情懷,淡泊名利,持之以恒,只有這樣,才能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走好。

    ▲包河區牛角大圩四季花海工作人員為花草澆水。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第七個觀點:村里老人是最美的鄉愁符號,檢驗美麗鄉村成效就是老百姓的臉。不能把老人當包袱,老人是“活地圖”,是“活的村史館”。老百姓一定是村子的主體,不能替代,不能讓他們做局外人。走進小鎮,撲面而來的是和煦的春風。老百姓在建設過程中找到了自尊、自愛、自信,找到了創造的樂趣和集體的榮譽。這就是內生動力。美麗鄉村好不好,老百姓說了算。尊重老百姓現階段生產生活方式選擇,幫扶不代辦,引導不過度,育苗不拔苗。老百姓的臉是檢驗工作的唯一尺子。

    ▲湍口鎮迎豐村的黨員志愿者在“鄉村流動課堂”上給村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第八個觀點:必須統籌五個振興。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搭建起了鄉村振興的“四梁八柱”,既描繪了美好畫卷,又指出了具體路徑。美好畫卷就是十九大報告指出的20個字方針。具體路徑就是五方面振興。產業振興是根本。人才振興是關鍵。我們創辦了全國第一所“美麗鄉村大學”。還吸納了一批懂技術的“土專家”、善經營的“新農人”。文化振興是動力。沒有信仰、沒有道德,不講誠信,這樣的村民是沒有前途的。生態振興是基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把鄉村建設得更像鄉村。組織振興是保障。一個好支書或者一個好幫扶團隊就是一個好村莊。

    4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