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宣城日報》發布評論文章《對標湖州,我們差在哪里》。
文章表示,宣城市委書記陶方啟在全市經濟發展形勢分析暨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會上,以七個“維度”上的“還不夠”,一針見血地點出了產生差距背后的原因:在思想解放的程度上,敢想敢干的膽氣還不夠;在機遇把握的深度上,真拼真搶的銳氣還不夠;在激發活力的強度上,創新創造的勇氣還不夠;在抓實工作的韌度上,實干實效的心氣還不夠;在服務發展的溫度上,傾心傾情的風氣還不夠;在嚴明紀律的力度上,動真較真的硬氣還不夠。
具體內容如下。
在二季度工作緊鑼密鼓推進之際,5月8日和9日,市委市政府用一天走出去“看”,向東取經對標先進,一天坐下來“議”,分析全市經濟發展形勢、研究部署當前經濟工作。
這次赴湖州考察學習之行,在“看”和“議”中,大家震撼于湖州發展的速度快、質量高、動力強,震撼于我市與湖州之間的很大落差。
盡管我市近年來在奮力追趕,但2016年至2018年,與湖州經濟總量分別相差1185.3、1287.5、1401.8億元,明顯有越拉越大之勢。去年,湖州引進超50億元項目24個,其中超百億元項目10個,大項目、好項目為湖州今后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今年以來,湖州又保持了高基數上的高增長,在宏觀經濟環境復雜嚴峻的情況下,呈現令人驚異的逆勢上揚勢頭。
數據體現差距。數據上的差距只是表象上的,真正的差距,體現在數據背后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作風效能上! 宣城與湖州,是毗鄰而居的兄弟市,論區位條件、資源稟賦、人文習俗、人口規模等都大致相似,湖州國土面積還不到宣城一半。面對差距,震撼之余,我們不禁要捫心自問、深刻反思:對比湖州,為什么差距越拉越大,我們到底差在哪里?
差在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上。實地考察中,總投資251億元、用地需求4318畝的長興太湖“龍之夢”項目令人印象深刻。該項目2016年4月啟動,今年6月將開園,投資規模之大、建設進度之快、品位能級之高令人驚嘆。令人折服的是,三年時間,湖州舉全市之力建成規模如此之巨的大項目,這充分體現了當地干部在推進項目中的責任和擔當,值得我們深思。
差在志向高遠、魄力十足的理想上。湖州定位高遠,提出要成為新時代美麗中國樣板、綠色發展的標桿;提出在浙江省的經濟發展中“保五爭三拼第一”;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湖州主動對接上海城市整體規劃,謀劃建設南太湖新區,搶先拿到一體化發展豐厚“紅利”。這一切,充分體現了湖州的大格局、大視野,展現了湖州爭先進位的氣勢。
差在真抓實干、傾心服務的措施上?!白疃嗯芤淮巍笔马椄采w率100%,56%的事項實現“零次跑”,辦事服務不停頓地換擋升級。真正去當企業的“店小二”,抽調的干部“零距離”、“全天候”地服務企業和項目,干部好不好、要不要,讓企業說了算……真抓實干,面面俱到;傾心服務,暖意融融。
市委書記陶方啟在全市經濟發展形勢分析暨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會上,以七個“維度”上的“還不夠”,一針見血地點出了產生差距背后的原因:在思想解放的程度上,敢想敢干的膽氣還不夠;在機遇把握的深度上,真拼真搶的銳氣還不夠;在激發活力的強度上,創新創造的勇氣還不夠;在抓實工作的韌度上,實干實效的心氣還不夠;在服務發展的溫度上,傾心傾情的風氣還不夠;在嚴明紀律的力度上,動真較真的硬氣還不夠。
對標找差距,反思找原因。知曉差距之所在,我們應當補短板、強弱項,見賢思齊,以更大的決心、更足的動力,在警醒中發奮,在發奮中追趕,奮力開創宣城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